Feb 20, 2009

時間

昨晚,紐約的氣溫只有零度,風大、還夾帶一陣小雪,好凍。誤判天氣的我,穿錯了大衣,冷得直打哆唆,頻頻用手磨蹭冰凍的耳朵。

紐約四季的變化,讓我覺得時間在往前推進、生活的變化也跟隨著季節在變化;這樣的明顯的變化,總讓我有活著的感覺。

今天早晨,當我看見網路新聞,說台灣陽明山的櫻花季已經開始,預計花期會到3月22日。

突然間,有種"時間"的錯亂感....台灣的櫻花開了,但紐約的冬還在。

地球的兩端,時間都在往前推進,沒有人吃虧少一分一秒,人生的內容,哪能只是依靠外在環境的變化?唯心而已。

傻的是我。

Feb 16, 2009

久違了


紐約依舊天氣晴,只是今年冬天的雪特別多。

每次下雪,房東先生和房東太太、兩老總是貼心地趕在雪變成冰之前鏟雪,清出一條路、讓我可以安全出入;走在冰上、真能感受所謂的"如履薄冰",因為腦海裡總是不時浮現那有點驚恐的一幕....

記得今年下第一場大雪的夜裡,那位忘了穿雪鞋的先生,也忘了放慢腳步,一不小心便滑冰倒地、屁股硬生生砰地著地....下班時間的地鐵站周圍,人潮洶湧....只見他在眾人的驚呼聲中、一個翻身,迅速起身,快步離開.....那一摔肯定很痛....

於是,這個冬天,只要一下雪,腦海裡最常出現的,便是起那位滑冰的先生...。

2009年的一開始,去了一趟海地採訪九天、匆匆忙忙回了一趟台灣八天,整個一月,在紐約的時間僅僅十來天。而每次回紐約,下飛機、走出機艙的那一刻,穿過細縫而來的刺骨冷風,是那樣熟悉的冰涼,而我也會不禁微笑、低聲對自己說,回家囉!

似乎對Rego Park地下室這小小的窩,已經有了依戀....而生活,依舊推著向前走,幸運的是,忙中有閒,十分愜意。

來到自己久未更新的部落格,看到上一篇文章寫的是秋天,想寫點什麼,想分享學校生活、分享海地的採訪、分享看到的好片...

眼看2008年11月開始的長冬,就要接近尾聲,一季又要過去,朋友們來不及一一問候、連新年快樂也沒來得及說....

不論身在何處,我的好朋友們、對你的祝福依舊,年年是好年!

Oct 25, 2008

今年秋天來得早

Rego Park的新家,窗戶和地面平行。門開出去,就是房東華先生華太太的小菜園。

夏天的時候,菜園裡盛產有機的小番茄和體積不大不小的黃瓜,而從窗戶一眼看出去,就能看見菜圃周圍,粉紅色和白色的小波斯菊盆栽,有陽光照映的時候,我總會盯著小窗戶外的美景,發呆。

九月的某天,起得早,太陽光柔柔的,天氣涼涼的。走向窗戶,睡眼惺忪之間,看見一個咖啡色的小東西在菜圃旁。

我盯著觀察了許久,直覺覺得那是松鼠,Sam。
躡手躡腳拿了眼鏡、戴上。
菜圃變得變得清楚了,Sam正好轉身面向我,他手裡拿著有機番茄、一口接一口放進嘴裡啃。吃得很是專心。

Sam很有品味,知道華太太家的菜園,是有機的、沒有毒。

我動也不敢動,怕嚇到還沒吃飽的Sam。但不一會,Sam還是發現了我,我們四目對望了一會兒,他便將手裡才吃到一半的番茄丟在菜圃旁,轉身跑了。

沒幾天,華先生將菜園裡的番茄、黃瓜全給鏟了,我想是因為秋天到了,該是養土翻土的時候。

只不過,那天之後,Sam也沒再來過。

十月初,家門口的樹,葉子一夕之間黃了。
Aldeton Street上,整排的大樹,也一天天黃了、紐約風大,陣陣風吹來,黃葉子很快堆滿了街道。

今年的秋來得特別早。才十月,樹的葉,幾乎全掉光了。這是我在紐約第二個秋,我印象很深刻,去年此時,葉還是綠的。

秋來得早,冬的腳步也近了,紐約的夜,已經是接近零度的低溫。

九月、十月,就這麼眨眼就過了。這段日子,有時候忙得昏天暗地,但現在我會強迫自己放慢腳步。

我想要這兩年,過得很彈性,有忙碌、有悠閒。

其實,土生土長在台灣,身分是窮學生的我,美國國家大事和我的關係,其實並不那麼切身、密切。

但這一年多來,我每天都得看美國總統大選的新聞,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,就是看紐約時報的最新選舉新聞。

遇到辯論會,會忍不住晚上下課後,快速搭上地鐵衝回家看電視總統候選人的辯論直播,精彩的,是辯論會之後、各家電視台NBC、ABC、CBS對候選人表現的評論、打分數,晚上十一點之後的脫口秀,主持人更是竭盡所能的消遣候選人…。

十一月四號就是投票日,紐約時報在選前十二天,發表評論” Barack Obama for President” ,公開支持Obama。http://www.nytimes.com/2008/10/24/opinion/24fri1.html

公開表態支持特定總統候選人,是紐約時報的傳統。而同一天的民調,Obama的支持率高達六成二,McCain支持率降到了三成八。選舉進入尾聲,雙方都得自信滿滿的說自己會贏。

在紐約,感覺離世界的中心很近,也很遠。

近,是因為全世界金融風暴的引爆點,華爾街Wall St.,就在旁邊。每天的報紙、電視,頭條全是“Financial Crisis”。

遠,是因為我沒有房子、沒有車子、沒有貸款、沒有股票,金融風暴暫時影響不到我。我唯一有的,就是一個足夠吃飯、付房租、繳學費的現金賬戶。

我一張股票也沒有,但每天下午四點,華爾街收盤後,我習慣打開iPhone,看看今天又跌了多少點。

十月中,為了幫大愛電視製作新聞專題,我試著努力敲通告,但卻是每天被拒絕,銀行、保險公司…相關企業,沒人願意受訪。三天的時間,得完成所有的採訪拍攝,三天的時間剪接;而我也不是什麼財金專家,實在講不出什麼了不起的經濟理論、大道理。

於是,讓大家看見現在真實的紐約,是我唯一能做的方向。

“你們要去哪裡?” 三輪車夫對著我們大聲問。
“到時代廣場,多少錢?” 我大聲回應他。我們因為不想拿著器材搭地鐵,更不想到處找車位,於是隨意招了台專門載觀光客三輪車
“20塊!” 第五大道到時代廣場要20美金?我當場不悅的垮下臉。
“ok, 10塊” 車伕打了對折,我們也就上了車。這是我第一次搭紐約市的三輪車,也是攝影師來到美國20年,第一次。

坐在三輪車上,我們忍不住和車伕聊了起來,他說他是哥倫比亞畢業的,曾經很富有。

邊聊,我們也就邊錄下了他的講話。

他說,”我曾經很有錢,但911之後的金融危機,我破產了。現在週末的生意還可以,但是平常日,我有做了兩天生意,卻賺不到一毛錢不是很好做……”

而那個想要賣房子卻賣不掉、滿臉愁容的 John,是我在街頭拍空景時,在路邊鼓起勇氣邀請他受訪…



專題裡,那老年失業的Grady,是我NYU的同學。有一天上課,我們聊天,我談到在找生活受到金融風暴影響的受訪者。

Grady突然認真的對我說,”我就是那個你想要採訪的人!”

而那個很灑脫、在AIG上班的年輕人,是慈濟的志工。

在第五大道上的街訪,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。拒絕受訪的,絕大多數是美國人。



在紐約市,拍攝需要申請許可,沒有許可,不能夠用腳架。所以,如果運氣不好,遇到警察好心勸告,就只能收起腳架,或是換個沒有警察的角度、再戰…

工作很忙。
上學很忙。
心很忙。

現在,我經常提醒自己,慢下來。想清楚,再出發。

很多當下想解決、卻解決不了的事情,就暫時擱著,讓時間去解決。

秋天就這麼飛快過了。
我有預感,今年的冬天會很冷。

Aug 17, 2008

紐約,天氣晴。

六月中回台灣,七月一號回紐約,都是 --- “回”。

八月一號,我搬了家,這一天,也是我來到紐約恰好一年。

這次搬到Rego Park,距離之前的家只有地鐵兩站的距離,這也是我在紐約的第三個家了。終於,我有了自己獨立的空間,小小的廚房、小小的浴室,加上一個不小的房間。

也許是年紀慢慢變大了,也或許是變得有點孤僻,從台灣回到紐約之後,對於過去一年分租一個房間、與室友共用廚房衛浴的日子,突然有些倦。於是,沒幾天便好運氣的在網上找到了這個新家。

我挺喜歡新家的建築樣式,是美國19世紀的都鐸式(Tudor)建築,我這通風採光還不錯的半土庫,安靜,並且聽說是冬暖夏涼。

仲夏八月天,經常下起少見的傾盆大雨,而這樣的大雨,似乎超過了紐約排水系統的負荷量。

搬家的第二天,我和J在超市買了東西、大包小包,正要離開,卻被超市門口看雨、等雨停的人群阻擋;等著、看著,看見一位小姐,左腳的夾腳拖鞋,抵擋不住馬路上湍急如小河的雨水,被大水給沖走了…只見她手上拿著僅剩的一隻鞋,嘴裡碎碎念著----”我的鞋在哪兒?”

紐約的豪雨,讓我想起台灣每天午後必定要下的雷雨。

我想起那十六天,自己總是因為過於緊湊的行程,每天都忘記帶雨傘、每天都得捲起褲管走路、鞋子每天都是溼的、然後經常淋得一身溼…

即使回到紐約,又過了一個多月,對在台灣的十六天,我試著整理情緒,卻仍是不知該怎樣用言語或是文字,描述、或是解釋自己當時的複雜情緒,當然更不能奢求身邊的人都理解。

有些事變了、有些事沒變。
有些我以為沒變的,變了。
而有些沒變的,我卻笨拙得失誤連連。

是我變了?

於是,衍生難以預料的、錯綜複雜的、細膩的情感與情緒,是再精緻的言語也無法釐清的。那是人與人之間難以捉摸的距離,那是人與人之間對自己、對他人的期待與想像,沒有對錯,只有彼此是否依舊靠近。

於是,我決定放棄言語,讓一切暫停、讓一切靜止。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惟。思惟決定看待人事物的角度,思惟決定自己的人生。

家暫時定了,心也有了落腳的地方。

紐約的午後下起大雨,但我心裡卻覺得......

紐約,天氣晴。

Jun 4, 2008

十個月後

“媽! 我買到機票了,要回去看看你!”
“唉呦! 妳回來幹嘛? 我沒事,妳不要回來…這麼遠…又這麼忙…”
“……喔,這樣啊……可是我不忙耶!放暑假了,而且也買好機票了…”

掛下電話,我在想,是不是要把機票給退了。油價漲了,機票真的很貴。

“嘿!姑姑六月中要回去喔!”
“哦?是喔!回來做甚麼?”
“回去看奶奶啊…”
“可是,奶奶說他沒事啊!”
“……喔,這樣啊,可是我機票已經買好了…”

MSN上巧遇年初才剛來紐約旅行的小姪子,我自以為是的以為,他會很高興我要回家…

真的一度考慮把機票給退了。

但轉念一想,知道自己有打算在紐約多停留個幾年,所以,有機會就該回去看看家人,看看久違了的好朋友們。

隨著時間進入六月,離回家的日子越來越靠近。心情也跟著浮動了起來。

好朋友總會關心的問,"妳回來要住在哪裡?",更直接的人就會說,"你在台北已經沒有家了。"

的確,就算親人都在台北,我的確是沒有"家"可以落腳。十個月前,"家"已經跟著我到了紐約。

不過,面對這個很現實的問題,我總是很自然地回答:"住同學家啊!",因為這相識超過十五年、一起長大的"老同學",早就已經像家人一樣了…

說也奇怪,雖然沒有家,卻也沒有感傷的情緒。

日子一天一天過,轉眼一年快過去,而隨著要飛回台灣的日子一天天靠近,這幾天,我開始回想這一年,自己在紐約做了些甚麼。

今年春天,我開始了NYU的紀錄片課程。每個周六下午下了課,我會在Washington Square閒晃。

看著一隻隻"牽著"主人、趾高氣昂走在公園裡爭奇鬥艷的紐約狗;然後加入圍觀的人群,看著千奇百怪的街頭表演。

春天的時候,白色的櫻花開滿整個公園,很迷人,加上陽光亮眼,很多人在公園的座椅上打盹…我也興奮地選了個能夠直接曬到太陽的位置…但不到五分鐘,就抵擋不住陣陣刺骨的冷風,起身離開。

似乎,眼睛看到的,比自己實際去感受,要來得浪漫許多。

離開Washington Square,穿越幾條街,走到IFC電影院,還來得及趕上五點20的電影。IFC是一家有著高級飛機坐椅的電影院,放映的全是獨立製片的電影和紀錄片。周末的時候經常會有導演在放映後,來到電影院和大家面對面聊天。

買了票,買了爆米花,選了個正中央的位子,延續了課堂上的情緒、也為一周的忙碌,畫下句點。

工作六年後再回頭當學生,為的已經不是一張紙的文憑,是想看看另一個世界裡的影像工作者,如何創作?又創作了些甚麼? 然後也自己做。

不論是課堂上老師推薦的紀錄片,或是教室之外在戲院裡看的片子,紐約的"多元化",真的很多樣,不同國家的故事,差異的風格、各層面的主題、屬於導演自己的表現手法。

朋友J.總是帶著忌妒的口吻說:"妳知道嗎,妳真的很幸運,可以為了寫一個作業,把片子租回家仔細研究,妳那些有工作的同學們,哪能像妳如此這樣專心上課..."...我同意J.的說法,我的確是"很幸運",我覺得自己很幸運,有勇氣選擇在此時此刻,過這樣"奢侈"的日子.....

除了獨立製片的電影和紀錄片,我也愛紐約的小劇場。不論是只容納20、30人小劇院,或是中央公園露天劇場的莎士比亞,總是能和演員很靠近。創作,很貼近人性。

創作的自由,心靈的自由,在紐約的每個角落,也在我心裡的某個角落深根。

"改變"。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Obama的競選口號。

Obama贏了Clinton。儘管初選的過程,難免擦槍走火,互相有些口角,但6月3日晚上,兩個人對支持者的演說裡,都誠懇祝福和讚揚對方。我關注這場民主黨黑人與女人的競賽,也看見、感受到民主真正的價值。

沒有無意義的謾罵攻擊,用理性面對國家的能源問題、民生問題、並承認戰爭的錯誤。
Clinton用燦爛的笑接受失敗。Obama謙卑讚揚對手創造歷史。

美國人民,再一次寫下民主的歷史,很動人的過程。

也許是職業病,我花很多的時間觀察美國的電視。我看見美國的電視台在這場競賽過程中,傳遞了豐富的資訊,詼諧卻不煽情。

盯著電視看,我不禁有些沮喪。想著,甚麼時候,台灣人民也能真正享受民主的真諦,以及民主帶來的喜悅。

就這麼想過一回,我想回到我的土地,和我親愛的朋友們,分享紐約的點滴。

Obama天天說"改變"。
我也在想,我變了嗎 ?